策驰影院
策驰影院
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

央视首播!王阳、万茜领衔,主演40集年代抗战剧,于和伟特别出演

来源:网络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06   浏览次数:3

那一年,《觉醒年代》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信仰的力量;而今年,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又一次把战争年代拍出了温度。张永新导演一出手,整个剧就自带历史质感。吴楠、卞智弘、田雨三位编剧,一个擅长史诗叙事,一个精通人物刻画,一个懂得节奏掌控,这样的配置,不拍成精品都对不起这标题里的“八千里”。



很多抗战剧喜欢从英雄视角讲故事,打仗、牺牲、胜利一条线到底。而这部剧偏不走寻常路,它的视角从一个小人物——厨子孟万福开始讲起。一个只想安稳过日子的小厨子,最后成了“菜刀战神”,这种反差带着黑色幽默,却又让人心疼。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有了血肉的温度,不再是口号式的“英勇无畏”,而是真实的人在被命运推着前进。

王阳饰演的张云魁,是典型的“硬汉将军”。他的刚不是冷酷的铁,而是带着血和泪的温度。张云魁能打仗、懂谋略,却偏偏在权力的漩涡里被诬陷成“逃兵”。那一刻他不是英雄,而是被体制碾碎的普通人。可他没有倒下,换个名字、换套衣服,重新上战场,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保家卫国。真正的英雄,就是那种不被光照见,也要自己发光的人。



张云魁的妻子丁玉娇由万茜饰演,她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“将军夫人”,而是一位知书达理又有担当的女性。丈夫成了逃兵、家庭陷入困境、孩子要养活,她一边撑家,一边还心系国家。万茜的表演干净又有韧劲,每个眼神都能看出那个年代女人的坚强。她没有冲锋陷阵,却用一种更沉默的方式守护着家与信仰。

于和伟饰演的田家泰,是个让人意外的角色。表面看他是商人,实则是中共地下党联络员。他的戏不多,但每次出现都能扭转剧情。那种“深藏功与名”的气质太适合他了,几句对白就能把角色立住。有人说,于和伟的存在像一面镜子——他让观众看到战争中还有一群不打枪、不流血,却同样重要的无名英雄。


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的最大魅力,不是打仗场面有多宏大,而是它让“普通人”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央。张云魁是将军没错,但他的英雄气概在一场场委屈里被磨得更真实;孟万福是厨子没错,可他的抗争方式让人感受到另一种勇气。那种“我不伟大,但我不退缩”的平凡精神,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打动人。

最值得一提的,是这部剧的“人情味”。战争年代的生死离别,本可以拍得悲壮,但张永新没有走煽情路线,而是用细节打动人。比如孟万福在厨房磨菜刀时的神情,那是恐惧,也是觉醒;丁玉娇深夜给孩子缝补衣服,针线在昏黄的灯下闪光,仿佛就是希望的火苗;张云魁在雨夜里独自擦拭军帽的那一幕,没有一句台词,却比哭喊更震撼。



剧中还处处藏着导演的小心思。比如那句开机文案——“八千里路,月圆月缺,看遍人间悲喜。”这不是噱头,而是整部剧的精神内核。月亮在剧里多次出现,从抗战初期的圆月,到战火中的残月,再到最后胜利时的明月,仿佛在告诉观众:时代在变,信念不灭。那种“山河虽破,人心不碎”的力量,贯穿了整部作品。

黄澄澄饰演的孟万福堪称全剧惊喜。前期他胆小怕事,连杀只鸡都手抖;后期他拿着菜刀冲进敌阵,成了“战地传奇”。这种成长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被逼出来的觉醒。他的每一次“怕”,都在为后来的“勇”积蓄力量。这种角色转变让人想到现实中的普通人——没人天生伟大,只是时局让人必须成长。


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不是那种靠爆破和喊口号取胜的抗战剧,它更像一面镜子,让人看到那个年代每个普通人是怎么咬牙活下来的。有人拼命上前线,有人守着后方粮仓,有人只是默默做饭送信,但他们加起来,才是“民族的骨架”。

这部剧的叙事方式也有点意思,它没有从头讲起,而是打破时间顺序,像一场被拼回来的记忆。观众跟着人物的命运一点点拼凑出那段战火往事,这种叙事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档案,而是有呼吸、有温度、有血肉的生命。



2025年9月16日,这部剧终于在央视八套播出。对很多人来说,它不仅是一部抗战剧,更像是一场情感的回溯——让人重新理解什么叫“家国一体”,什么叫“凡人也能成英雄”。它告诉观众:爱国不是口号,而是你在绝望中还愿意相信光。

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拍出了战争的残酷,也拍出了人性的温柔。它让人明白,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在战场最前线,而是在日常生活里,默默守护一方天地的人。时代变了,月亮还在,那些走过八千里路的平凡身影,仍照亮今天的我们。


THE END
*
*